走出去,湖北在国际舞台演绎着生动的产能合作故事
走出去,演绎动人“湖北故事”
——我省国际产能合作综述(上)
10月14日,在汉央企中铁大桥局参建的孟加拉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工程正式开工,该连接线和帕德玛大桥建成后,将彻底结束孟加拉南部21个区和首都达卡、孟东部和北部之间摆渡运货的历史。
此刻,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涌动着许多“湖北身影”。走出去,湖北在国际舞台演绎着生动的产能合作故事。
敞开门,湖北以行动作答
面对新的国际局势和日益抬头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中国给出的答案无比清晰: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湖北,也正以实际行动作答。
从历史看,古丝绸之路的繁荣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丝绸、茶叶和陶瓷三大产品贸易的发展;近代,湖北武汉是“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开启了近代世界制茶业的进程。
从现实看,“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在湖北交汇,湖北成为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中部地区产业基础雄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资源、市场、产业、人文等方面互补性极强。
拥抱世界,湖北精彩一跃,站上开放前沿。
舞动“东西”,湖北双向互济开放格局加快形成——
向东,江海直达,长江黄金水道成为联结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泸—汉—台”、武汉至东盟、武汉至日韩等国际航线上响起汽笛声声,成为长江中上游外贸集装箱运量最大、最繁忙的航线。
向西,陆路互通。中欧班列(武汉)陆续开通经阿拉山口、满洲里、二连浩特、凭祥、霍尔果斯“五线并行”的物流通道,18条跨境运输线路“织”起跨境物流服务网络,往返发运量协调性、实载率、箱载货物货值等,均居全国前列。
逐浪前行,湖北企业以实力争做产能合作“弄潮儿”——
全国大跨桥梁,一半“湖北造”。孟加拉帕德玛大桥、援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摩洛哥默罕穆德六世大桥……以中铁大桥局、中交二航局为代表的武汉建桥军团,在世界30多个国家勾勒出近200座“飞虹”,成为沟通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民心民意的桥梁。
蒙内铁路、亚吉铁路、拉伊铁路等,出自在鄂的铁四院之手;印尼、缅甸、南非约翰内斯堡,长飞光纤连通千家万户。
光电子产品技术走向全球。每天,25万片高端显示面板从武汉中国光谷走向全球。马来西亚的国家骨干网、城域网有80%由烽火科技承建;在菲律宾,烽火科技承建了90%的新一代家庭光宽带接入网络。
摒弃“一锤子”,专注“一条龙”
9月,中比科技园智慧谷,建设现场如火如荼。
这是中国企业在比利时的最大投资项目,也是比利时瓦隆大区最大的在建工程,建成后将聚集中欧企业200余家。
这个“创意飞扬”的中比科技园项目由省联投集团投资建设,是中国在欧洲新建的首座科技型境外园区。目前园区一期孵化器和创新示范区启动运营,入驻创新企业30余家,成为国内企业“抱团出海”“集群式”走出去的重要目的地。比利时首相夏尔·米歇尔称赞其为“中比两国合作之典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国际产能合作不是“一锤子”买卖,湖北企业不仅提供优质产品,更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工业装备生产、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等“一条龙”服务。
人福医药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布局,在非洲马里、埃塞俄比亚建成现代制药厂……从市场、技术,到人才、品牌,人福不仅有力提升了“非洲制造”的全球竞争力,更为非洲国家人民带来福音。
烽火科技在菲律宾各省设立了16个分支机构,吸纳近万当地民众就业,当地员工都为在烽火科技上班感到骄傲。华新水泥塔吉克斯坦亚湾工厂的投产,彻底改变了塔吉克斯坦水泥基本依赖进口的局面,为其每年节省外汇1亿美元以上。
从产能合作方式来看,湖北企业探索“工程承包+融资”“工程承包+融资+运营”等新模式。葛洲坝集团联合中非基金等机构,合作成立中国海外基础设施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与中国进出口银行等合作方共同发起设立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
2013年至2017年,湖北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年均增长近30%。2017年湖北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完成营业额位居全国第六,中部第一。
民心相通,释放无限潜力
9月30日,由在汉央企中交二航局承建的中国援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通车一个月,这座桥梁连接马尔代夫首都马累、机场岛和胡鲁马累岛。位于胡鲁马累核心地带的一家名为Fish Market的餐厅,变得更热闹了。“顾客增长约30%,店员几乎都忙不过来了。”23岁的餐厅领班Rabindan说。
桥头就像是马累的一个出口,为这个面积不到2平方公里、居住着15万以上人口的首都之城突然打开一道闸门,让这个十分拥堵的城市一下变得轻松。当地也由此形成全新的交通格局。刚刚开通的大马累交通枢纽专线20分钟一班,马累到胡鲁马累之间连接得更加紧密。
民心相通的故事,还发生在“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和地区。
中建三局一公司承建的马来西亚马六甲印象剧院,是“一带一路”首个交付使用的文旅项目。不仅有更多当地人能在家门口一饱眼福,还将为马六甲州每年新增120万人次的游客。
湖北农垦在莫桑比克建设我国在非洲援建的第一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中—莫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一个个成熟的农业技术在非洲开花结果。几年来,“湖北村”在莫累计生产各类粮食作物超过1亿斤,解决了30多万人粮食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就业岗位2180人次,用工本土化率达80%,当地人民将湖北农垦生产的大米命名为“好味道”……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顺应全球化时代之潮,越来越多的湖北企业,将阔步走向世界,与世界携手,共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来源:湖北日报)
热文推荐